证券日报:邮储银行“双基联动” 铺就高原扶贫路
果洛,藏语名字是“反败为胜的人”,在这个平均海拔4200米,平均氧气含量只有海平面的60%,离天边最近的地区,用地广人稀、条件艰苦来形容绝对不夸张。用邮储银行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支行行长刘鑫的一句话来说,相比于同海拔地区,果洛的植被稀少,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树,“居住相隔20、30公里的牧民就已经算是邻居”。
就是在这片土地,邮储银行的金融扶贫展现了“反败为胜”的力量。
“双基联动”成为扶贫名片
在来果洛前,《证券日报》记者也曾去过几家银行的对口扶贫点,本以为照搬其它地区的扶贫模式,就可以解决青海的扶贫问题。却不想,一下飞机的高原反应就给了记者当头一棒,身体上的不适让人立刻意识到地区环境的特殊。
2015年,青海省委组织部、青海银监局组织开展“双基联动”合作贷款试点工作,“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是指村委会或社区居委会基层党组织全程参与银行贷款调查及贷后管理,由基层支行向贫困户及农牧民发放的无抵押小额贷款,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则成为了第一批试点单位。
在果洛“双基联动 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模式中,以驻村第一书记掌握的详实贫困户资料作为贷前调查的主要依据,可以大幅度提高放贷效率,缩短贫困户获贷周期。但这也让落实工作的重担都压在驻村第一书记身上。
在大武乡,《证券日报》记者见到了邮储银行果洛州支行选派的第一书记扎西闹吾——一个皮肤黝黑的高大汉子。他的主要工作之一是逐一走访10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一步完善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全面掌握贫困户的家庭详细情况以及民政、教育、医疗等12个行业对贫困户的覆盖信息。
扎西闹吾从柜子中拿出了一本本的贫困户信息展示给记者,每一本为一户,每本都有两到三厘米厚度,里面包含了贫困户通水通电、家庭收入、房屋改造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并配有图片。扎西闹吾说,每一户的资料要清清楚楚、且尽可能的全面,这样银行放款安全才有保证。
刘鑫说,最初短短1个月,果洛州支行通过整村推进投放“精准扶贫”贷款63.8万元,扶持贫困户34户。“双基联动 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小额信贷投放推进模式,实现了银行、监管部门和政府机构在扶贫信息上的进一步对接,在创新推动扶贫攻坚的实践中初步形成了独具牧区特色的扶贫做法。
当《证券日报》记者问及贷款投放之后的还款情况时,扎西闹吾表示,村民还款都很及时,没有出现违约的情况。银行放贷时会参考很多数据,比如大武乡有50万元的村民互助贷款,从这笔贷款的还款情况也能看出牧民们的信用情况,这些都成为了银行放贷的重要依据。
截至8月末,邮储银行果洛州支行依托“双基联动”办公室和班玛支行的设立,在班玛县投放精准扶贫贷款30万元;在下大武乡投放精准扶贫贷款60.3万元;在东倾沟投放精准扶贫贷款27万元。
“天边”的邮储扶贫人
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行长李开贞行长在第一天与《证券日报》记者见面的时候,形容果洛的自然环境是“天上没鸟,地上没草”。事实上,自然环境的严酷远远不止这些,氧气的稀薄带来的窒息感,让人每时每刻感受着自然的力量。在果洛调研的三天,《证券日报》记者自身的感触是,离了氧气罐就像失去了生命的最后一层保护。
在去往调研企业的路上,《证券日报》记者仔细观察了周围的街道,只看到了三家银行的网点。其中,邮储银行的建筑一层是网点,三层是宿舍,员工在2018年已经达到了30人。刘鑫介绍说,果洛当地人大部分会选择在冬季搬到青海居住。
刘鑫表示,牧民们以放牧为生,而放牧是流动的,很多牧民卖了牛羊有了钱,如果不能及时对接到银行网点,只能存放现金,但时间一长钱都腐烂了。为了能让牧民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青海省分行实施“固定平台 流动服务”模式,通过流动服务车对牧民群众实施追随式金融服务,有效弥补了银行物理网点覆盖率低的不足。
据介绍,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配置了3台功能齐全的金融服务车,服务范围覆盖全省各市州,尤其在没有银行机构的偏远农牧区延伸了金融服务。金融服务车年均累计服务里程超过15万公里,在青海省枸杞、虫草收购,新农保、低保资金代发,牧民草场补贴资金代发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邮储银行中资料中,《证券日报》记者看到了金融服务车,通过特殊改造,这台车可以为牧民办理开卡以及现金存款等服务,而有了账户的落地,也使得金融服务有了着力点。
在牧民们拿到银行卡竖起大拇指的背后,是邮储人兢兢业业以及不畏艰险的守候与坚持。
格桑花是藏区常见的花朵,意喻美好和幸福,有格桑花的地方便有邮储的金融支持是每一个邮储人的梦想。正如邮储银行资料纪录片片尾的一段文字——行走在天边路上的邮储人,他们穿越在每一个飘雪的五月,历经高山峡谷间的死亡擦肩,坚守是他们的诗和远方,认真是他们的青春和荣光,一如过往,他们仍将挺直脊梁,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