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国家周刊:金融扶贫的“蔡川模式”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近在咫尺,我却要翻过一座又一座大山,寻找你的家。”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下称“邮储银行”)宁夏分行固原市文化西路支行的一名信贷员柳雪婷,常用这句话来形容她的工作。在她看来,去蔡川村的山路用“沟沟坎坎十八弯”来形容毫不为过,而全国知名的金融扶贫“蔡川模式”就出自这一小村庄。
向记者讲起蔡川村时,柳雪婷显得无比亲切。这个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所辖的重点贫困村,自2008年起就成为邮储银行提供贷款支持的重要试点。
在邮储银行扶贫贷款的支持下,蔡川村由以前的“山大王”村——一个山头只住着一户人家,成为了现在有着宽敞的柏油马路和村民新居的优质信用村之一,顺利实现脱贫销号。
蔡川村的重要转机
地处云雾山脚下的蔡川村,山地较多,饲草优质,退耕还林还草达到6000多亩,饲养的牲畜肉质细嫩鲜美,具有发展草畜产业的突出优势。
“但由于没有稳定的资金支持,多年来产业发展始终处于原地踏步状态,部分村民甚至变卖牛羊外出打工,陷入‘抓了芝麻丢掉西瓜’的恶性循环。”村支部书记马金国说。
就在这个时候,转机出现了。
2008年,邮储银行宁夏分行成立后,在蔡川村摸底调查时发现,这里连一处像样的砖瓦房都没有。映入眼帘的是破旧的窑洞、泥泞的土路,整个村子里几乎没通电、通水,村民用水就靠水窖储存雨水,一户的家当仅值两三千元,贫困人口达79%。而农民要脱贫,面临“四缺”——缺资金、缺产业、缺技术、缺抵押物。
面对这样的现实,邮储银行宁夏分行在蔡川村进行试点,选择有一定养殖基础的农户来创新联保方式,采用村干部、养殖能手等任意3户相互担保组成联保小组的形式给农户贷款。最初是向13户村民贷款17万元,一户村民多则贷款2万元,少则5千元,但正是这点雪中送炭,解决了农户育肥黄牛和养殖肉羊的燃眉之急并调动了群众养殖的积极性,带动了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
一年下来,贷款农户户均增收超过1万元且全部按时还款,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撬动了蔡川村其他持观望态度的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村上很多人纷纷要求申请贷款。
2009年,邮储银行在蔡川村的贷款户数由13户增加到38户,贷款金额由最初的17万元增加到100万元,户均2.6万元。2010年,这一数据扩大到了82户和金额312万元。三年下来,村民的养殖热情高涨,蔡川村也从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蜕变成了优质信用村。2016年末,蔡川村实现了脱贫销号。
截至2017年末,该村80%以上农户均从事牛羊养殖,牛、羊存栏数分别达2060多头和4600多头,分别是2008年的34倍和30倍。除此以外,邮储银行还贷款支持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红梅杏2300多亩,并利用6000多亩退耕林发展了林下养殖业,全村养殖生态鸡已达上万只,成为了蔡川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并且,不仅是蔡川一个村的种养业收入达到村民收入的六成以上,其脱贫致富的示范效应还很快辐射到了周边村镇。
银行 合作社 农户
提起邮储银行,村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
杨宗仁指着院子里正房偏北的几孔破旧窑洞说,这是2008年之前全家人住的房子,“当时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极差”。
蔡川村下辖5个自然村,全村438户1596人,十年九旱致使村民们常年过着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苦日子。村里没路、没水、没电,村民的眼睛全盯在领取国家扶贫补贴上,少有耕作,滋事告状等闲事儿很普遍,使得蔡川村成为原州区有名的告状专业村。
2008年邮储银行创新了联保方式,开始试点小额信贷,先选择了60户具有一定养殖基础的农户,采用村干部、养殖能手等任意3户相互担保借款的形式进行小额贷款。而蔡川村历来有养牛、养羊的传统经验,村里土地资源丰富,不愁优质的牧草和饲料,一年下来成果斐然。
“村里没有强大的产业,贷再多的款也无济于事。”马金国说,“金融扶贫注入了‘活水’,我们逐渐发展起了草畜、劳务和特色种植产业,形成了以牧促农、以农养牧的良性循环,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具体上,邮储银行宁夏分行围绕地方政府产业扶贫的重点,在蔡川村推进产业扶贫,探索建立了“银行 合作社 农户”的金融扶贫模式,积极发挥“村两委”(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委员会)和致富能人的引领作用,支持蔡川村组建了金羚牲畜养殖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来为养殖户提供品种选育、养殖技术和市场销售等服务,并担任其贷款担保人,负责农户贷款的用途审查等监督管理。
马金国介绍说,他们采取了大户保小户、富裕户保贫困户、村干部保“快富户”的模式,成员由成立初期的5户发展到现在的382户,单笔最低贷款额由最初的5000元增加到10万元。
这种模式既弥补了普通农户缺乏抵押物的短板,也打消了银行对农户偿贷能力的顾虑,构建了较为可靠的小团队信用保障机制,形成了“小贷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的良性发展格局。
正如村民马志梅,从1万元到现在的8万元贷款,邮储银行九年来的支持让他养上了13头牛和15只羊。
而马志梅的院子里,正房、偏房、厨房错落有致;铡草机、三农车、四轮车、小轿车样样齐全;厨房里电饭锅、电饭煲、碗柜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一个和城里人家一样的浴室。
信用建设不掉队
“早年是我们督促乡亲们还款,现在是乡亲们主动找我们还款。在蔡川村的信用体系建设上,没有一个乡亲掉队。”邮储银行固原市分行行长闫固平介绍。
在闫固平看来,蔡川村迄今没有一个村民进入邮储银行的信用黑名单,但并非村民一开始就有这种诚信意识。2008年时曾有极少数村民不自觉还款,为了躲避村干部天天督促,有些村民甚至换了手机号,村干部就去家里催促。村支书马金国就常苦口婆心地告诉村民“维护信用要像维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以不断地灌输来培养村民的信用意识。
同时,三户联保又把三户村民拴在了一根绳子上,其中一户不按时还款则其他两户就开始催促。出现村民在贷款后遇到临时还款困难的情况,马金国就会组织大家相互帮衬着还款,自觉维护村里的信用形象。
由此,这个没有任何村民信用记录的“空白村”,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信用档案库,并着力探索起贫困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邮储银行联合乡政府和“村两委”共同对农户进行摸底、评审出三个信用等级,再联合扶贫部门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评级授信,信用等级会根据农户借款使用的实际情况逐年调整。
到2014年,蔡川村80%的农户都达到a等,被授予了“信用示范村”,随即受到了邮储银行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和还款方式等方面的大幅优惠。例如,a级授信8-10万元,贷款期限延长至2年,利率降至年息7.75%(建档立卡户执行4.75%基准利率)。还款方式上,由最初的阶段性等额本息还款改为前10个月清息、当年年底还本,最后改为按季度清息、下一年年底还本。
目前,蔡川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2000元增至8260元,增长4.13倍;家家户户都有一辆农机用车,出行基本依靠小轿车、摩托车。
树立扶贫标杆
终于,蔡川村在2016年12月31日实现了脱贫销号。邮储银行的“蔡川模式”得到了国务院、各级党委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2016年11月3日,宁夏自治区党委《关于推广邮政储蓄银行整村推进扶贫小额贷款工作的通知》中正式将“蔡川模式”的成功经验在全区金融机构推广,并提出给予财政性存款等多方面配套支持政策。当月末,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将“蔡川模式”作为宁夏精准扶贫创新经验,写入宁夏申报“精准扶贫示范省(区)”材料中,获人民银行总行批复实施。
“2018年,我行将进一步加大金融扶贫攻坚工作力度,确保我区9个贫困县信贷投放不低于10亿元,并持续支持销号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增强贫困村自我‘造血’能力,力争完成2018年的销号目标。”邮储银行宁夏分行行长赵志刚表示。
接下来,邮储银行将在宁夏已经建成的143个信用村中,率先选择22个贫困村建立农村信用体系,根据贫困村产业特点和群众生产实际,让有意愿的贷款户及时得到支持。并且,邮储银行还将支持能吸收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的绿色生态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发展;支持能帮助贫困户建立稳定增收的脱贫项目,如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等项目,根据项目特点来合理设置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减少贫困户在起步阶段的还款压力。
在专家看来,“蔡川模式”为我国金融扶贫树立了典型,取得了商业银行商业可持续“造血式”扶贫的良好成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